据财新核实,近期央行通过各级分支行指导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要求4月各行总行新增信贷规模压降至月初计划数的70%,各分行也按照该精神安排信贷投放。财新还援引银行人士表示,整体债务过高仍是主因,同时也控制投机活动。
此消息今早已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国金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团队评论称,我们认为或有此事件,但事件或与媒体报道有较大偏差。该窗口指导对信贷直接投放没有什么实际影响,既不是政策导向变化,也不影响银行实际放贷。
他还指出,由于营改增对银行的影响,我们预计部分银行为了避税把一些资产计入了“转贴现”的科目,引起了某些指标的异常并使得监管层进行了窗口指导,重新正常归到相应会计科目上。
金融业将于5月1日实施营改增,营改增条例中,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收增值税,而对金融机构“转贴现”不收增值税。
国泰君安分析称,部分银行有动机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转移至“转贴现”科目下。银行这种避税行为会导致信贷统计数据虚增,并不是实际的投放。央行或察觉到这一现象,但基于央行无法具体鉴别具体银行行为,所以采用“一刀切”方式,窗口指导银行压缩4月新增信贷至月初计划数的70%。
今年第一季度新增贷款达到4.6万亿元。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认为,按照正常的“3322”的投放速度,全年新增贷款可能超过15万亿元,远高于去年11.7万亿元的规模。15万亿元,几乎是去年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
信贷扩张推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明显转好。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M2同比增13.4%,固定投资同比增长10.7%,大幅超出预期;3月末房地产投资增速升至近一年高位,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超预期升至6.8%。
中信证券研究部彭文生等人在4月20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房地产和基建双发驱动宏观经济企稳,背后则是金融部门信贷扩张的大力支持。信贷大幅扩张主要受益于宏观审慎监管放松和债务重组:存贷比考核取消,提升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在去库存的政策任务下,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促进了房地产上涨和信贷扩张;地方债务置换增强了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为基建投资创造了空间。
他指出,在金融周期还处在下半场调整的早期阶段,通过房地产加信贷扩张来刺激总需求,虽然有利于稳增长,但加剧了上半场累积的房地产泡沫和债务问题,只是把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往后延缓,经济结构更加失衡。展望未来,有几个可能的因素诱发政策在边际上紧缩,包括担心泡沫过度膨胀和通胀风险,在结构日益失衡、信用风险加大、债务调整压力大的背景下,政策的边际紧缩将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来源:华尔街见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