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发行改革还要加快,警惕独角兽变"毒角兽"
来源:星润资产管理  时间:2018-04-09

"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点和基础。我国发行制度目前没有重大改革,还在沿用过去的发行标准;要调整相应的发行标准和制度,修改相关法律。”在4月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再次呼吁,资本市场要加快发行制度改革,助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顺利上市。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

改革与监管,依然是博鳌亚洲论坛上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在吴晓求看来,伴随证券化资产占比的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资产结构、业态和风险在发生变化,金融监管要在这个基础上在过去单一监管机构风险的模式上,考虑加大对市场风险的监管。而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后的“一行两会”架构正符合这种变化。

警惕独角兽变"毒角兽"

以资本市场发行制度改革为开头,吴晓求阐述了对当前金融改革现状的理解。“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重点和基础,把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里重要的前提是,我们的资产是有成长性的资产,同时也是全球机构投资者必须配置的资产。”

但在吴晓求看来,当前资本市场还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才能成为孕育这份成长性的沃土。他表示,我国目前发行标准和发行制度还没有重大的改革,上市标准还在沿用过去的标准,带有明显的现代工业特征。具体来看,过去的发行标准更强调企业的重要性,即重资产、重盈利、重历史、重现状,但上市之后的成长性不一定能保证。

“资本市场看重的应该是企业成长性,而不是企业的昨天和现在。”吴晓求向第一财经表示,当前应加快调整A股发行标准和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推进《证券法》等相关法律,要让具有成长性、不符合现行发行标准的企业顺利上市。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宣布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正式启动。该文件也被市场视为,是迎接独角兽和新经济企业回归A股的重要举措。

针对创新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若干意见》明确境外注册的红筹企业可以在境内发行股票,允许推出存托凭证并对基础制度作出安排。同时,解决部分创新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但可能存在尚未盈利或未弥补亏损的情形;对部分创新企业存在的VIE架构、投票权差异等特殊的公司治理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接下来,证监会还将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监管规则。

制度改革已先行,但吴晓求还强调,为了防止独角兽变成“毒角兽”而损害市场规则与投资利益,这需要在具体规则上做出极为严格的监管规定。但总的来看,改革中国资本市场发行制度、调整发行标准,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基本方向。

机构监管和市场监管并重

改革的深入与监管的完善总是相辅相成。这意味着,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尤其是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离不开监管架构的完善和监管功能的明确。吴晓求表示,中国金融市场的资产结构、业态和风险在发生变化,金融监管要在这个基础上在过去单一监管机构风险的模式上,考虑加大对市场风险的监管。

吴晓求表示,从资产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国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规模占比不断上升,这同时导致了金融市场功能的变化,即从依赖融资功能转变为融资、财富管理并重。其间,科技对金融的渗透提速,在提高金融效能的同时也对传统金融业态、传统金融监管提出挑战。而种种变化都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也从金融机构的风险,蔓延至市场风险上。

对于监管而言,这需要从过去单一监管机构风险的模式、监管资本充足率单一指标,而演变为机构风险、市场风险监管并重。“带来的变化是,要从监管机构资本是否充足,过渡到透明度如信息披露等是否充分。”吴晓求强调。

事实上,金融监管架构调整已经启动,“一行两会”机构改革方案也已落地。3月2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次日党委班子成员任职对外公布。就在4月8日上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

吴晓求称,在“一行两会”的架构下,央行负责宏观审慎,过去银监会制定稳定规则的一部分职能或也要纳入央行职责范围。同时,银保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证监会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但还目前还需要对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做更为深入的理解。“从现在看,我们对证券的理解还相对狭义,只是理解为股票或债券。实际上,我认为一切证券化金融资产都应该纳入市场监管的范畴。”

此外,除了完善监管架构,吴晓求还强调,对于金融监管的核心是防止风险蔓延和交叉感染,要通过机制实现风险的消退和收敛,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但同时还要有利于创新,而不是扼杀创新。(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