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信号!政治局会议首次指明严防五大市场风险
来源:星润资产管理  时间:2018-04-24

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这是1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中央召开的首次关于经济工作的会议,是把握中央对目前经济形势判断及下一步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

会议释放出5大重要信号:

1、强调经济周期性形势向好,近期央行降准不是因为经济预期差,同时也强调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2、经济周期性形势向好的背景下,强调高质量发展急需推进,特别是中央的政策要为全国做指导,中央的政策没出台之前,鼓励地方积极探索;

3、两次强调“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性,特别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调监控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等五大领域,第一次加入了信贷风险;

4、强调金融开放的重要性,要积极推进,同时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办法;

5、国际形势不好,特别是中美贸易问题,要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宏观经济:周期向好,高质量发展是主题

会议首先对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进行了肯定,认为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一季度主要指标总体稳定、协调性较好,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性较好。

在肯定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外,对经济发展质量也表达了认可。认为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有效提升,质量效益保持较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会议指出了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同时会议强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关键是要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循。要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不担心挤水分、挤泡沫造成的经济下行”,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给出了上述解读。管清友表示,对一季度经济指标的描述是“总体稳定”,和去年“增长和效益回升”有区别,但依然用了“稳中向好”这个定性,还是有点超预期的。因为增长和效益确实都在明显的向下,名义GDP增速已经从11.2%掉到10.2%了,而去年一季度是从7.9%反弹到11.7%。这种定调只能说明,中央并不担心名义GDP的下行,这和挤水分、挤泡沫有关系,甚至是中央乐见的“好事”,这很重要。

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不变,货币稳健中性

会议明确了为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

其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继续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

再次,要更加积极主动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国企国资、财税金融等改革,尽早落实已确定的重大开放举措。

对于宏观调控政策,管清友表示,货币财政基调看似没变,但实际上留了宽松的口子。与去年相比,变化很明显,上次要管住闸门,偏紧,这次要扩大内需,偏松。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适度微调是大概率事件,这次降准就是一个信号,虽然是对冲性的,没有全面降准力度那么大,但任何宽松都不是一步完成的,看清方向最重要。

会议提出“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同时特别提出“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对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报告认为,这是在外需增长不确定性显著提高背景下,政府希望通过提升内需来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应对对外部不确定性,不会像2009年那样大规模刺激基建和房地产。一方面国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基数较大,除非大规模刺激,否则短期内很难有明显起色;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债务水平和资产价格远高于10年前,而且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经济体都开始收缩货币政策,如果在这时候实施大规模刺激,金融风险极大。

金融领域:首次明确点名防范五大市场风险

“防风险”自去年以来就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主题,本次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也与金融防风险有关。会议强调,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这是首次明确点名五个市场领域。

管清友表示,专门点出五个市场意味着中央现在不只关注银行和楼市,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资本市场风险。信贷是传统的银行风险,楼市是传统的房地产风险,把股市、债市、汇市加进来是这几年的是一个重要变化。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市场都暴露了大风险,2013年的钱荒和2016年的债灾,2015年的股灾,811之后外汇储备减少一万亿,市场一旦出现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政策层是一定不会放过的。

申万宏源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健表示,强调“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其排序有两层含义。一是政策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在表外转表内的背景下,信贷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手段,其次是直接融资。二是债市、汇市、楼市的排序相对靠后,意味着其风险已得到一定的释放。这也与今年来市场利率下行、汇率较为平稳、房价涨幅回落等印证。但股市的风险有所上升,受到政策关注。

贸易问题:扩大内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近一个月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提出的制裁与反制裁措施对全球经贸关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美方提出的制裁清单来看,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性再次凸显。此外,进一步扩大内需,优化“三驾马车”拉动的经济结构,减轻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也是下一步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高新科技方面,会议作了明确表态,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继续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

在扩大内需方面,从2015年开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今,历次政治局会议文件均表述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本次会议”则提出“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或表明中央对短期经济稳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特别是“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等表述,或表明防止经济短期大幅波动成为重要考量。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扩大内需是当下必然选择。2018年一季度净出口大幅度波动,对GDP的贡献率较2017年底大幅度滑落。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扩大到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较低,但短期对关键领域的打击,仍有可能对中国净出口产生影响,外需存在波动加大的可能。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也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抓手。

对于如何理解“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李迅雷认为,结构调整是长期任务,扩大内需是短期应对。当前的扩大内需会围绕结构调整展开,特别是“要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等表述,表明扩大内需不会重复以往的“大水漫灌”,而是会选择“精准滴灌”。因此,扩大内需也有望显现结构性特征,重点或在于扩大制造业投资、提振消费,以及减轻企业负担和增加居民收入。在此背景下,针对性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以及结构性减税措施有望相继出台。(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