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宽松有多难?央妈们总是会有各种理由
来源:星润资产管理  时间:2016-06-06

在大型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央行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首席经济学家Patrick Artus总结了这些理由:

美联储的理由是:经济增速缓慢,新增就业有限,通胀低于目标值,全球经济状况存在不确定性。

132

英国央行的理由是:作为经济主要拉动力的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风险。一旦收紧货币政策,其对楼市的刺激很可能对消费、房地产投资和信贷都产生较大影响。

4576

欧洲央行的理由是:通胀低迷、长期低于目标,超宽松货币政策终结可能导致成员国利率走上分化。

8

日本央行的理由是:如果没有更多货币和财政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胀就再度转向零,就像现在这样。若长期利率攀升,则可能导致债市危机,特别是持有庞大国债的银行。

9

随之而来的风险就很清楚了:

债市泡沫可能破裂,伴随着随之而来的损失,高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不可逆转。

在Patrick Artus看来,虽然各个国家各有各的理由,但从OECD整体来看,这些宽松货币政策坚持不退出的结果就是导致债市泡沫、过度的流动性、较高资产价格变动等。因此,

很明显的一点是,关于货币政策的全局性观点目前是缺乏的。

今年年初,Patrick Artus就发文称,美联储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的脚步似乎已经有点太晚了。

当时,Patrick Artus还表示,当一家央行太迟退出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可能出现三种结果:


1、可能被迫过早停止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

2、将令已经放缓的经济增速进一步减速;

3、已经形成的资产价格泡沫将面临破裂风险(比如英国房地产、美国和英国的债券市场),继而有可能触发相关危机。(来源:华尔街见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