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今年大涨5%!资本流入新周期或开启
来源:星润资产管理  时间:2017-11-27

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11月24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6037,盘中一度再升破6.6大关。今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已大涨近5%。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元贬值。“上周美元指数由94回落至92.72,主要由于三个原因:欧元区经济强劲,经济预期乐观;美国税改进入‘深水区’后问题复杂化;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俄门’再度发酵。”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预计2018年美元指数先强后弱,全年处于90~100的波动区间,相应地,人民币对美元很可能在6.45~6.95区间内波动,且中国可能迎来资本流入的新周期。较多机构也预计美元/人民币今年将在6.7左右。

更值得注意的是,外资机构今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越发稳定,哪怕是在美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核心通胀回升、12月加息板上钉钉的背景下。“多数外资今年看多人民币,并对中国经济悲观预期转向,可以看见外资私募正不断发行人民币基金,多只基金规模上亿元,也有更多外资巨头在中国成立WFOE(外商独资企业)以布局中国市场,这是一个较为明确的信号。”凯雷投资集团全球合伙人苏宇在钜派投资集团策略会期间对记者表示。

人民币在波动中走升

进入四季度,人民币出现了一个更积极的态势,除了呈现升值走势,同时波动率不断扩大,这也呼应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人民币应该提升弹性。

之所以上周人民币大涨,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美元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上周三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部分委员对进一步加息持犹疑态度,2018年加息次数可能仅为1至2次,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此外,中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外流趋势扭转,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且去杠杆、强化大资管监管等对于经济前景具有正面作用。

10月末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余额3.11万亿美元,当月增加7亿美元,实现九连增,但增幅较上月收窄163亿美元。不过,“10月美元指数升值1.6%,估计当月汇率折算因素的影响为-140亿美元(9月为-25亿美元)。”谢亚轩预计。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例如IMF上调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至6.8%和6.5%。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此前也表示,中国实体经济今年以来强劲复苏,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9%,名义增速接近11%,这意味着杠杆率下降,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的信贷缺口也不断缩小。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丁爽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明年可能会小幅放缓,但更注重增长的质量,货币政策将以“稳”为主,流动性管理将延续“削峰填谷”的操作,而不是回归宽松,10月宣布的“延迟降准”也并非宽松信号。

“今年市场对于汇率的预期更为平衡,我们认为央行可能会在明年向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过渡,为未来2~3年实现轻度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铺路。”丁爽预计,央行会在未来维持一个不对外公布的年度波动区间(对一篮子货币),“例如今年CFETS(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数始终维持在94上下,未来这一数值波动会加大,而只要人民币在区间内波动,央行将不会进行日间干预,让汇率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

记者此前也发现,截至11月7日,美元对人民币1个月隐含波动率早已经超过了美元对新加坡元。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对记者表示,“波动率加大的意义在于,如果一个企业想在6.60换汇,在一天中可能会出现6.56~6.65(甚至更大波幅)的任意价格,这样的波动虽然将会带来很多操作上的难题,但同时也为投机盘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美元明年或前高后低

眼下,美国正处于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周期之中,且各大机构预计这仍将持续至2019年。不过,各界对于2018年美元走势的判断为“前高后低”。

这一判断的背后逻辑在于,2018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可能保持稳健、核心通胀回升,税改和基建投资计划有望先后落地,而欧洲央行进入货币政策平稳期,但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在上升,这将导致相对强势的美元,与略为弱势的欧元。

但到了下半年,欧央行有可能在三季度进一步讨论货币政策正常化,政治环境的改善也将有助于改善欧洲财政预期,因此预计美元指数将走弱、欧元将走强。

就短线来看,美元也面临下行压力。“虽然上周FOMC(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纪要鹰派和鸽派要素并存,但对持续低通胀及金融市场反转可能性的担忧情绪令纪要整体倾向鸽派。尽管市场仍认为美联储12月加息几成定局,但鉴于美联储当前的顾虑,人们对2018年货币政策收紧步伐的信心大幅减弱。”嘉盛集团研究主管James Chen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短线美元走势艰难,如继续承压,”下一重要即时看跌目标仍落在关键价位92.75,这也是10月中以来最后一个重要波段低点区域。如92.75失守,美元指数或探向多年低点91.00区域。”

外资布局中国市场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年外资布局中国市场的脚步加快。不乏机构预计,中国市场可能会开启新一轮资金流入周期。

谢亚轩认为,逻辑有二:一方面受益于美元指数走强对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形势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受益于制度改革因素,如国内债券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数据显示,境外资金持有债券和权益资产的规模正在快速增长。今年权益资产新增流入的规模为3718亿元,从2016年的6491亿元增至2017年9月的1.02万亿元;今年前9个月债券新增2516亿元,已超去年全年的150%。

此外,2018年6月A股将纳入MSCI,这将进一步增加境外资金持有A股的规模。据机构测算,初步按5%比例纳入,A股资金流入规模约为230亿美元,约合1500亿元人民币。未来如果逐步100%纳入,资金流入规模将累计达到3970亿美元,约合2.6万亿元人民币。

第一财经此前也报道,外资巨头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今年11月20日,瑞银资产宣布在中国境内的WFOE——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推出首支境内私募证券基金产品“瑞银中国股票精选私募基金一号”,这是外资在中国发行的首例股票型私募基金;5月5日,富达旗下位于上海的WFEO推出首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富达中国债券1号私募基金”,该基金则为首例债券型私募基金。

据记者了解,私募基金公司在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后,必须在6个月内发布私募基金产品,如果逾期将被注销资格。截至目前,已经有7家外资私募落户,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加速,对这块“市场大蛋糕”心仪已久的外资巨头料将加速入驻。(来源:第一财经)